• 第四节六经辨证

    逆 消渴,气上撞心,心中疼热,饥不欲食,呕吐蛔虫,或下利,四肢厥逆 苔黄而干 弦或沉伏
  • 二、中药口诀

    能逐寒燥湿,可治胸腹冷痛、泻痢腹痛及呕吐蛔虫等症;并治肾不纳气的喘咳。 歌诀中提到
  • 驱虫剂

    温中安蛔。主治胸膈闷痛,呕吐不食,肢冷吐蛔之证。 3.肥儿丸 肥儿丸内用使君,豆蔻香连曲麦
  • 五、医学三字经

    特征,在《伤寒论》的少阴篇里有详细的记载。 吐蛔渴,厥阴篇。 呕吐蛔虫、消渴、气上冲心、心中疼热
  • 82-95条

    病人有寒,复发汗,胃中冷,必吐蚘。一作逆。[89] 〔讲解〕本条论述脏寒者禁汗。 “病人...则因内脏寒盛,使蛔虫不安其处,而发生“吐蛔”。 〔临证意义〕从〔83〕条至本条,举咽喉干燥、淋家
  • 382-391条

    不止,可加丁香、吴茱萸,为丁萸理中汤;兼吐蛔者,可加乌梅、川椒,为椒梅理中汤。临床用之,皆
  •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

    条、 病人有寒,复发汗,胃中冷,必吐蚘。 〔讲解〕见《太阳病中篇》第〔89〕条。 太阳病发汗,遂
  • 绪论

    气上撞心,心中疼热,饥而不欲食,吐利或吐蛔为代表。如此则伤寒总分六经,六经各有主证
  •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

    病,消渴,气上撞心,心中疼热,饥而不欲食,食则吐蚘,下之利不止。 〔讲解〕见《厥阴病篇》第〔326〕条。 少阴
  • 326-380条

    消渴,气上撞心,心中疼热⑴,饥而不欲食,食则吐蚘,下之利不止⑵。[326] 〔讲解〕本条为厥阴病的提纲...得食而呕,又烦者,蚘闻食臭出,其人常自吐蚘⑵。蚘厥者,乌梅丸主之。又主久利⑶。[338] 乌梅丸...当有吐蛔史,而脏厥则无;二是蛔厥之厥与烦,是时发时